医站点医维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0|回复: 0

[生化检验] 血糖检测须当其事,当其时

[复制链接]

64

主题

0

回帖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92
发表于 2017-3-15 2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在中国,2型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3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花费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仅靠治疗不能有效地遏制该病,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尤其是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已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血糖监测可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因此,全科医生切勿忽视对社区居民强调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2型糖尿病发病早期多无特异症状,临床诊断前有平均9~12年的临床前期,确诊时约50%的患者存在各种临床或亚临床状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
       

        2012年9月12日,原卫生部发布了《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卫生行业标准,该标准自今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其中关于成人糖尿病筛查的内容如下。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在>18岁的成年人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可被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               
  •                         既往有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史;               
  •                         超重[体质指数(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                         静坐的生活方式;               
  •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或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35 mg/dl)及甘油三酯≥2.22 mmol/L(200 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有一过性的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筛查年龄和频率 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
       

        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筛查策略
       

       

        在具备实验室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应该对就诊和查体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
       

        筛查方法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单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筛查方法。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监测空腹血糖和OGTT 2 h血糖。暂不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
       

       

        须注意的是,研究显示,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以单纯糖负荷后高血糖(IPH)为主,男性和女性IPH者分别占所有男性或女性糖尿病患者的44%和50%;而西方则以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H)为主,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35%~40%。这说明我国若不行OGTT筛查,会漏诊近一半的新诊断糖尿病。同理,若以空腹血糖(FPG)6.1 mmol/L为切点,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单纯糖耐量异常(i-IGT)为主,高达71%。这表明若不采用OGTT,会漏诊超过7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因此,OGTT对我国人群筛查糖尿病非常重要。
       

       

        非胰岛素治疗及生活干预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
       

       

        我国一项研究显示,餐前和餐后高血糖对总体血糖升高的作用是一个进行性转变的过程,在轻、中度高血糖患者中,餐后高血糖起主要作用,而随着糖尿病恶化,餐前高血糖的作用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监测餐前及餐后血糖均十分重要,特别是餐后血糖,因中国人的糖尿病血糖代谢状态不同于西方人,餐后高血糖比例较西方高,故对餐后血糖更应重视。
       

       

        在各种血糖监测方法中,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国内外多部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对所有患者都进行SMBG。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应用SMBG能改善代谢控制,并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平时大多数胰岛素治疗患者都十分注意进行SMBG。而对于非胰岛素治疗或仅生活方式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忽略这部分内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就非胰岛素治疗和生活方式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进行了推荐,具体如下。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短期强化监测方案 短期强化SMBG适用于:有低血糖症状;旅行;感染等应激状态;正在对用药、饮食或运动方案进行调整;HbA1c水平升高;刚进入一个新生活环境(如入学、开始新工作或工作时间改变);需获得更多血糖信息等情况。监测方案为每周3 d,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表1)。在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可减少到交替SMBG方案(表2)。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方案 餐时配对方案建议每周3 d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水平(表3),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生活方式治疗患者的SMBG方案 对于生活方式治疗患者,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并能在血糖持续不达标时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医维基|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4-5-20 09:20 , Processed in 0.186589 second(s), 28 queries .

Designed by Medical BB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