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潜伏性结核病检测主要基于伽马干扰素,后者是免疫系统细胞制造的一种抗病化学物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检测方法要求将送检者的血液样品交给实验室,而且样品通常只能使用一次。 研究人员将能与伽马干扰素结合的一小段单链DNA片段涂在一片金晶片上,然后将这个晶片植入芯片中,后者含有为血液样本准备的微小通道。如果伽马干扰素存在于血样中,它就会与DNA结合,并触发一个可被医生读取的电信号。因此,如果芯片读出高浓度的伽马干扰素,送检者即可被确诊为潜伏性结核病患者。 研究人员说,已就这一技术申请专利,并希望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能批准这一新的检测技术投入使用。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潜伏性结核病是指一个人感染了结核杆菌,但由于细菌受到免疫系统抑制,感染者并未表现出患病症状。如果免疫系统受损伤、细菌变得活跃,感染者就会生病。据统计,约10%的潜伏性结核病患者最终会转化为结核病患者。
|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Archiver|手机版|医疗之家网
( 沪ICP备2023001278号-1 )
GMT+8, 2025-8-23 08:11 , Processed in 0.3648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