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龙峰 段桂开
全实验室自动化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1],国内也有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本院引进实验室生化免疫流水线,配置为样本前处理单元(样本进样平台、离心、揭盖);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样本存放平台;轨道及轨道连接器5台。通过近三年的使用,我们对自动化流水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生化免疫流水线引进的效益
首先,流水线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医院的建没。配合流水线的需求,实现了标本管理的条码化及检验申请的无纸化,实现了资源整合,流程的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是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而流水线的引进改善了生化、免疫检验T作的生物安全状况,实现了检验分析全过程的生物安全控制,减少了职业暴露。
最后,流水线的引进促进了检验科检测设备的自动化、品牌化和集约化,减少了人为差错,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增加了检验人员的自信心,增强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进了实验定工作流程,免去了生化、免疫检验工作中的人工离心,分杯,样本装载、卸载和复检等环节,减少了人工环节出错的可能,同时使得检测能力从原来的每年约800万项次提升到年约1500万项次以上,工作人数却仅用引进流水线前的2/5。同时也缩短了常规生化、免疫的标本流转时间,使得结果更加及时的发放。
二、拓展流水线模式的应用,优化与再造门诊检验流程
临床实验室技师不足或劳动强度过大是引起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2],医院门诊量大,空间较窄,患者要多头送检、取报告,在窗口聚集易引起患者不满情绪;工作人员在患者直视下工作,压力大;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收、检、发工作,导致效率低、差错率高;存在标本标识不明及标本流转过程中的时间记录不清等问题。
1.标本管理条码化:构建门诊条码生成系统,增加患者登记和标本签收环节,增设检验助理岗位,整合门诊抽血站工作。血液样本,由患者先到登记窗口登记,生成条码和取单凭证,患者拿贴有条码的采血管到抽血工作站抽血;其他标本,患者到登记签收窗口,通过专用条码打印机生成样本条码,贴到标本容器上,同时打印一张“条码取单凭证”给患者,患者凭该标签到取单处刷卡查询或打印报告。门诊条码生成系统的应用,优化了门诊检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窗口签收,检测后台操作,减轻了员工压力,降低了医疗隐患;解决了窗口及取单处排队拥挤状况,改善了就诊环境,对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作用。
2.检验分析模块化: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也称模块化[3],临床实验室检验流水线化,每个步骤进行模块化,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通过改进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实验室布局,使检验工作人员明确自己所处的流水线位置,检验技术人员只从事标本的检验工作,实现了临床实验室设备及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3.标本传输自动化:设计开发了标本运输机械轨道和标本点对点识别系统,使标本能够分门别类的自动、及时、准确传送,各类标本在轨道上运行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析领域,避免交叉感染,使整个工作流变得快速和稳定。标本传输自动化使患者就诊环境与检验工作环境得到了有序分隔。
4.数据管理网络化: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涉及各个分析仪工作站、采样工作站、流水线控制工作站甚至医生临床工作站与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的通讯和管理,改造实验室信息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让分析仪与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双向对话,使患者样品登记、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通过设计报告发放系统,增设终端显示屏和语音呼叫系统,将门诊报告的发放工作整合到发单处。
流水线模式在门诊检验中的应月,改善了我院门诊检验科的工作状况,极大的提高了门诊的检测工作效率,使得每人日均处理标本量比原来增加近2倍,在工作量加大,而人员不加的情况,工作人员工作更加轻松。并且使得差错率下降,患者满意率上升。
三、流水线引进后的管理
1.检验质量管理:重点是尽量控制误差和使检测工作具备可追溯性。充分发挥条形码技术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优势,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可同时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任何一台电脑对流水线工作进行控制,随时对流水线里的标本发出工作指令,实现了检验标本自动处理和分析.集中管理,实现了全而网络化管理[4],减少了临床样品准备和处理产生的误差。确保检测工作可追溯性的关键环节有样品的追溯性、检测过程的追溯性和检测责任的可追溯性[5]。条形码标签提供了样品的信息资料,检测过程文件有检测报告及反映检测状态、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检测责任承担者为报告的审核者。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对自动化和信息学已有18个标准,包括自动化的9个标准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9个标准。在建立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时我化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实施评价和运行。
调整部分工作流程及管理层次,构建样品前处理模式,从采集标本开始使用条形码,使其作为样品的唯一标识,上机后将自动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及分析;同时应逐步建立能有机配合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促进实验室操作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规程操作。
2.检验医学技术人员的管理: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后所节省的人员进行了人力资源重组和利用,增设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科研;加强了血、尿、便、体液、骨髓、微生物等形态学检验诊断;加强了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发挥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治疗监测中的作用,并可参与健康体检或疾病监测以及更多地从事科研活动等。
全实验室自动化使不同亚学科进行互相交叉与融合,对每一个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引入不仅是设备的换代和更新,更重要的是工作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而对自动化流水线拓展式的应用更推动了检验流程的再造,工作环境的改善,检验等待时间的缩短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将给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 Seaberg RS,Stallone RO.Statland BE The role of 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in a consolidated laboratory network Clin Chem,2000,46:751-756.
[2] 廖伟娇,黎毅敏.临床实验室全自动化系统检验流水线的建立与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29.
[3] Sasaki M,Kageoka T,Ogura K Total I,nhomtory in Japan 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Clin Chim Aeta,1998,278:217-227.
[4] 牛爱军.王开森.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实用医药杂志,2010,7:27.
[5]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nfission ISO/IEC 17025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Geneva:ISO,2005.
编辑:范伟伟